ICP-MS法测定儿童全血中7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微量元素监测越来越普及,其对儿童的健康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如何快速、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微量元素监测越来越普及,其对儿童的健康具有良好预防作用。如何快速、准确检测人体微量元素水平,进而推断与疾病相关性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有AAS、ICP-AES、ICP-MS等。其中ICP-MS以线性范围宽、检测敏感性高、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基质效应低等特点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采用ICP-MS法测定儿童全血中铜、锌、钙、镁、铁、铅、锰7种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及应用于临床微量元素检测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ICP-MS(安捷伦7900系列)、超纯水机、快速混匀器等。
1.2 试剂
硝酸、超纯水、曲拉通、铜、锌、钙、镁、铁、铅、锰单元素标准溶液、调谐液、内标溶液、全血质控。
1.3 方法
血样用稀释液(0.1%HNO3+0.1%曲拉通)进行1:20稀释后,标准曲线法定量,用混合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扰及消除
(1)基体干扰
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无机盐,对所测元素在黏度、电离平衡等方面存在干扰,本方法采用加入混合内标溶液的方法克服信号漂移,可以起到监测和校正信号的长短漂移,校正一般的基体效应。
(2)质谱干扰
质谱干扰分为同量异位素干扰、氧化物和双电荷干扰、多原子离子干扰,其中最为重要的为多原子离子干扰,如40Ar15N1H+对56Fe++和46Ca16O1H+对63Cu+等。质谱干扰的形成主要与仪器、溶剂或样品溶液中的基体组分、从环境中引入的氧气和氮气等因素有关。一般采取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来消除或补偿质谱干扰,如选择没有干扰的同位素、设置最佳ICP 条件、选择适合的标准-碰撞-反应模式[2]。
2.2 方法检出限及精密度
本方法检出限为:铜、锌、钙、镁、铁、铅、锰方法的检出限分别未1.5、0.0、0.1、0.0、0.4、0.2、0.2(单位:mg/L),方法精密度均小于3.9%。
2.3 临床检测数据结果分析
分析长春地区2018年在吉林金域进行体检的1175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数据,按年龄分为3组:0~1岁、1~3岁和3~6岁,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7种微量元素情况。
2.3.1 三组儿童全血中7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不同年龄段儿童铜、锌、钙、镁、铁、铅和锰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铜、钙和铅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婴、幼儿期等小龄组锌、铁元素含量较低,年龄增长后明显升高;镁和锰元素含量波动较小,结果见表1。
表1 微量元素含量比较(±s)n 铜锌钙镁铁铅锰0~1岁 405 1051. 3. 73. 37. 394. 19. 15. 1~3岁 572 1043. 4. 67. 37. 431. 15. 15. 3~6岁 598 1008. 4. 64. 37. 461. 15. 15. F 12.83 348.32 266.69 0.66 246.56 9.9 1.1 P<0.01 <0.01 <0.01 <0.05 <0.01 <0.01 <0.05
2.3.2 三组儿童全血中7种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比较
通过对比参考标准值,发现长春地区0-6岁儿童中锌、铁和钙元素的缺乏情况较为显著,镁和锰元素摄入情况良好。结果表明,元素总体缺乏率分别为铜4.4%、锌32.3%、钙11.9%,铁21.6%,且锌、铁和钙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175例儿童中,锌的缺乏率最高,其次是铁和钙,铜缺乏现象也偶尔存在。铜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检测中未见到镁和锰缺乏的儿童,也未见铅超标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比较n 铜锌钙铁0~1岁 405 10(2.47) 166(40.99) 18(4.44) 123(30.37)1~3岁 572 25(4.37) 125(21.85) 50(8.74) 89(15.56)3~6岁 598 17(2.84) 89(14.88) 72(12.04) 42(7.02)x2 - 5.27 147.85 82.43 44.89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本文利用ICP-MS法直接测定儿童全血中铜、锌、钙、镁、铁、铅、锰7种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从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及临床样品检测数据三方面进行探讨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微量元素检测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能同时分析多种元素, 适合临床实验室大批量检验工作且满足实验要求。
文章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网址: http://www.wlysyjkyj.cn/qikandaodu/2021/012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