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与龙文化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龙的精神特质,中华文明彰显着龙文化的精髓。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承东启西,是沟通南北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文化事象繁多,载体丰富多元而灿烂, 个性又兼容,
中华民族具有龙的精神特质,中华文明彰显着龙文化的精髓。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承东启西,是沟通南北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文化事象繁多,载体丰富多元而灿烂, 个性又兼容, 襄阳的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构成了襄阳的文脉,襄阳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正是在这条文脉上纵横发展的。
一、 襄阳城址及其地理特征和地名中的龙文化元素
襄阳这座古城选在一块风水宝地上,汉江自西向东流动,在襄阳这个地方来了个90 度的大转弯折向南流,襄阳城正好处于这个弯曲之处。《阳宅撮要》云:“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象也。”古人建宅强调负阴抱阳,即背山面水,襄阳城南一抹青山,层峦叠嶂,城北是一条汉江,滔滔不绝,正合风水学山环水抱、负阴抱阳的要求,襄阳城的选址堪称古代风水学的典范。襄阳城是铁打的军事要塞,它北临汉水天堑,南依岘山屏障,扼汉江咽喉,控荆襄要道,借自然山水之势,成军事要塞,城墙高大坚固,外包青砖,内实夯土,城楼高耸,配以瓮城,坚不可摧[1]。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典之城,三千里汉水,三千年襄阳。襄阳扼守汉水中游,地当天下之中,“东瞰吴越,西控川陕,南跨汉沔,北接京洛”,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号称“天下腰膂”。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湖广之形势,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史上,特别是南北分裂时期,襄阳是南北对峙的前沿,也是谋求天下一统的基地,故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中国地理与政治的大格局中,对襄阳的经营与图治,已然超出局部意义而直接关乎全局。
襄阳有2800 多年的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关于龙的遗迹和典故。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始祖,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创造了文字,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等,传说伏羲崩葬南郡襄阳岘山中。襄阳就和龙有了不解之缘。岘山虽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城西南群山的山形之首。如若从高空俯瞰,则可见襄阳城外的群山如一条逶迤的巨龙,而岘首山就是龙首,奔腾而来,与另一条巨龙汉江相衔,呈双龙腾飞之势。岘首山又处在襄阳城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它与西侧的凤凰山夹荆襄古道,形成险要的关隘,一直被称为“郡城门户”[2]。
襄阳地区文人荟萃,英雄辈出,最著名的非诸葛亮莫属,但是作为襄阳的城市发展来说,襄阳的名人始于刘表。 先秦时期,襄阳地区方国林立,最后一并归楚,襄阳城起源于春秋初期的北津戍,西汉初设襄阳县,汉初平元年(190)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襄阳迎来了城市建设的第一次辉煌。 隋朝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襄阳为襄阳郡治所,为当时的一级政区。唐朝时为一级政区山南东道的治所,一大批诗人歌咏襄阳,使襄阳成为唐诗高地。宋代襄阳是一级政区京西南路的治所,是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元襄阳大战是世界军事史上历时最久的围城战,使襄阳赢得了“铁打的襄阳”美名,南宋军民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守襄阳城长达六年之久,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失守,襄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坚守时间最长的城市保卫战。从元代开始,襄阳的行政级别开始下降,元代至今均为二级政区治所。明清时期,襄阳商贾云集,号称“七省通衢”之地。
襄阳地区自古以来发生了很多历史故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域,以“龙”命名的地方很多,如老龙堤、老龙庙、青龙庙、伏龙庙、伏龙山、双龙洞、腾龙阁、黄龙寺、卧龙大桥、卧龙大道、卧龙广场、卧龙高中、卧龙镇、法龙中学、黄龙等等。在襄阳的民间节令中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节庆日中春节的舞龙、端午节赛龙舟,吃的当中有龙须面等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72 回发生在襄阳。卧龙先生诸葛亮是主角,诸葛亮在襄阳躬耕陇亩未出仕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志而怀才不遇。 这里也是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指出类拔萃,不同凡俗。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有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 《岘山怀古》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出蜀入京途中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抒发了诗人怀古之思,“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犹悲”“尚想”,点明“怀古”,也抒发诗人斯人虽逝,而凭吊弥深的感情。经典影视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可谓家喻户晓,其中的男女主角郭靖和黄蓉坚守襄阳城数十载,他们的二女儿取名用了“襄”字,金庸先生在这两部作品中200 多次提到了“襄阳”,用了大量笔墨描写襄阳城、襄阳保卫战,其中郭靖习得降龙十八掌,使用降龙十八掌更是脍炙人口的情节。
文章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网址: http://www.wlysyjkyj.cn/qikandaodu/2021/0727/723.html